简介

蜀汉之我是关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父子交谈(中)(干货,脑细胞死了大半)(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嬴政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并顺势的靠在了椅背上,眯着眼睛看着对面瘫坐着的赵拓。

赵拓费劲力气才从绢帛堆里找出了记载着蜂窝煤制作方法的技艺以及木棉的外貌特征的描述和生长地区的绢帛,并随手把它丢给了自己的老爹。

嬴政也没生气,推己及人自己要是被揍成这样的话,同样不会有好的态度。他也打开看这些内容,赵拓说了这些东西能解决百姓受冻的问题,那么这些东西就一定能解决百姓受冻的问题。

嬴政不是信任赵拓,他信任的是赵拓拿出来的那些经历了历史筛选与考验的技艺。至于当场检查这些技艺是否是真的,只要嬴政不想自己和赵拓之间的关系降到冰点,那他就绝对不会这么做。

收好绢帛的嬴政动了动靠在椅子上的身体,换了个更加舒适的姿势后,终于向赵拓问出了早就该问的问题。

“给为父说说王上吧,谈谈他未来做的事,谈谈后世对他的评价。”

嬴政在说出王上这个词之后嘴角僵了僵,这个违和感实在太强烈了。

而赵拓听到嬴政的问题之后整个人精神了几分,要是在上辈子谈到秦始皇的话,赵拓最多就是感叹几句牛批,或者批判两句黑他的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赵拓成为了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哪怕只是目睹了这个时代微不足道的一角,也足以让赵拓感受到秦始皇的伟大。

“传奇、伟大、千古一帝!”

一停顿了许久之后赵拓还是决定向老爹细说一下,考虑了很久之后还是决定用《过秦论》的话来形容。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是秦始皇的武功。

统一度量衡、整顿货币、车同轨、修驰道开河渠,这是他的文治。”

听到被后世如此形容的自己,哪怕嬴政对表情的控制再好,此刻他的嘴角还是不由得微微扬起(歪嘴战神了解一下)。

“那你为什么还要在王上死后造反,就因为他死后六国残余进行了反噬导致大秦灭亡了吗?以你之能保住王上建立起的大秦不倒还是轻而易举的吧?”

这也是嬴政不解的地方,既然这个小子对王位没有兴趣,那他为什么不选择救大秦于水火,保住大秦并拿下不世之功后再退出朝堂享受荣华富贵应该是他最好的选择啊。

“没有意义,大秦已经病了,而且已经离病入膏肓不远了,治起来太麻烦了,与其耗费大力气去治疗还不如在它的废墟上组建一个新的帝国。”

这句话让嬴政听得眉头直皱,什么叫离病入膏肓不远了?自己现在又没开始作死模式拼命透支大秦的底蕴,哪来的病症?

但嬴政还是牢记着自己现在的身份,没有暴起质问,只是沉声问道:

“你这话什么意思?”

赵拓也不在意老爹问自己这话的意思,因为此症在他看来大秦已经束手无策了,想要彻底根治没有二十年做不到,而嬴政只能再活十年了,之后大秦有没有十年都难说。

既然如此给自己老爹讲解一下,装一个逼又如何呢?

“秦国立国五百多年了,而当年商君变法也已经过去了一百八十多年了。”

赵拓说道:

“一百八十年前商鞅立下的律法框架的前提是秦国积贫积弱,所以需要用重赏激发每一个秦人的热情,让他们为秦国而战为秦王而战。

但现在可是一百八十年之后啊!曾经积贫积弱的秦国已经横扫了之前天底下最强的六个国家。我们且不去谈论这套赏罚制度是否能继续下去,就来说说奖赏吧!

对于现在那些贫困的秦人们来说还会他们觉得曾经的那些重赏仍旧很贵重,贵重到足以为此出卖自己的性命吗?”

嬴政听到这里时如何不知道赵拓已经点出大秦律法里最大的漏洞了,他面色严峻看着赵拓说:

“我大秦出的买命钱哪怕经历六国之战后,我还是觉得那么多钱对那些百姓来说还算是比较丰厚的!”

“对于贫苦的拥有低等爵位的人或者是无爵位的人来说,它确实是足够了!”

讲到这赵拓停顿了一下之后再次问道:

“但是那些财富对于关中子弟来说呢?”

嬴政明白赵拓说的那些关中子弟是秦国根基的基本盘中的基本盘,在历经了一百八十多年的秦法统治之后,他们已经从骨髓里透出对于秦法的认可,甚至也愿意用行动去捍卫秦法的威严。

但经历了多年的战争洗礼特别是六国的灭国之战后,关中子弟几乎人人皆有爵,户户家养奴。

这种时候,秦法规定的那一点点的奖赏,还足够打动他们,让他们去战场上拼死搏杀吗?

他们会不会厌倦了战争?

嬴政从来没有试图从这方面思考过,因为这是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没有人能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赵拓笑着点了点头后说:

“老爹,当你说出这句无人能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对于秦法之中赏赐的吸引力产生质疑了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蜀汉之我是关兴请大家收藏:(m.xinyaxs.com)蜀汉之我是关兴欣雅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