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蚁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3永平Ⅱ(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有条不紊,径投永平。

元朝的地方行政规划,行省之下,为路府州县四等。永平府,乃是永平路治所在地,接临辽东,遥望大都,位属腹里管辖。河光秀所讲达鲁花赤、总管等官员,便俱为永平路长官。

在上中下三等之分中,永平路是下等。本为府,后升平滦路,又以水患改名永平,取其永远太平之意。领县四州一,州又领二县,州县也俱为下等。太平时,全路三四万人。迭经战乱,却因一直没被兵,路中人口不减反增。大批的流民拥挤而来,河光秀估计,但只永平府人口,目下就不下三万。

一行人走小路,远城廓。晓夜行军,碰上两三股青军。大股的躲开,小股的歼灭,剥了衣裳,留待后用。行军闲暇,邓舍和罗国器、陈虎等人,又再三询问河光秀,反复推演,一再计算。务求做到一击而中,万无一失。

太行、长城内外,元廷布有重兵。他们舍近求远,由兴州(今承德东西部)而入辽阳行省,再从辽阳行省折往南行,过大宁路(今内蒙古宁城大明城),而重回中书省境内。

兴州、大宁二地,都还在元军手中。尤其是兴州,驻扎了虎贲侍卫亲军都指挥司的一个千户翼。虎贲侍卫亲军都指挥司是三十四衙宿卫亲军中的一支。宿卫亲军号称“天子之禁兵”,宿卫在内,镇戍在外,称得上精锐二字。

为了不引起惊动,邓舍他们选择半夜而过。又行不数日,卢龙在望。

卢龙,永平府属县,倚郭而建。

——

1,高丽女子。

“高丽女白皙而美,大胜中国。”且高丽女子“婉媚,善事人。”

“京师达官贵人,必得高丽女,然后为名家。”“北人女使,必得高丽女孩童。家童必得黑厮。不如此,谓之不成仕宦。”

元人诗云:“恨身不为高丽女,车载金珠争夺取。天下承平近百年,歌姬舞女出朝鲜。”

2,高丽贡女。

贡女制度和征选高丽宦官一样,都是当时元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奇氏就是高丽贡女。除此之外,仁宗、泰定帝的皇后也是高丽贡女。

向高丽索要贡女的,不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有宗室藩王、贵族官僚等各种势力。

高丽贡女不足,乃有人将汉人女童送往高丽,学习高丽语言音乐,回来假称高丽女。“女儿未始会穿针,将去高丽学语音。教得新番鹧鸪曲,一声准拟值千金。”

为解决对元贡女来源问题,高丽发布了管制处女法令:“良家处女先告官,然后嫁之,违者罪之。”并对禁婚令一再加以重申:“女年十六岁以下,十三岁以上毋得擅嫁,必须申闻而后许嫁,违者罪之。”

有一些高丽官吏主动献女给元朝官吏,以此来借机提高自己的官职地位,有很多如此卖女之人,然而元朝的官吏却不一定会接受,而是要看对方是否名族出身。

讲个小故事:元朝驻高丽达鲁花赤脱朵儿为子求妇,要求“必出相门”,选中一家。其家主上朝未还,其家求“待以礼成,不听,径自取而去。”而这个堂堂高丽“相门”,竟是无计可施,忍让罢了。

不过,肯和高丽官员联姻的,多是蒙古族,也有回回等族,汉人贵族基本没有。一方面汉人地位地下,高丽官员看不上,一方面汉人对高丽女子还是很排斥的。

3,元朝地方行政。

“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大率以路领州、领县,而腹里(中书省)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其府与州又有不隶路而直隶省者,具载于篇,而其沿革则溯唐而止焉。

“凡路,低于省一字。府与州直隶省者,亦低于省一字。其有宣慰司、廉访司,亦止低于省一字。各路录事司与路所亲领之县与府、州之隶路者,低于路一字。府与州所领之县,低于府与州一字。府领州、州又领县者,又低于县一字。路所亲领之县若府若州,曰领县若干、府若干、州若干;府与州所领之县,则曰若干县,所以别之也。”

4,达鲁花赤。

先引一个数据:“元朝中期官员共有22490人,30.12%为蒙古、色目人,69.88%为汉人、南人。比较族群人口比例,可见悬殊,且,汉人、南人之任职,多为州县小官,所谓牧民官,元朝是不得已而为之,因蒙古、色目人多不解汉文,无法管理。”

达鲁花赤和总管并称“长官”,是路的最高官员。达鲁花赤是监治官,掌官府印信,位在总管之上,文献中常称为“监”。也就是专门负责监看地方。

至元二年下诏:“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

实际操作上,达鲁花赤原则上由蒙古人担任,其次以色目人担任,“汉人任是官,故事所不许”。

而蒙古人、色目人充任总管及总管府官员不受限制。总管“掌判署”,处理赋役词讼及一切政务,亦称“管民长官”。

喜欢蚁贼请大家收藏:(m.xinyaxs.com)蚁贼欣雅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