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宽怀:人生幸福哲学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做人不能太“较真”,该宽怀时且宽怀(4)(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落魄返乡,备受家人、邻里奚落后,他发愤读书,史书记载是“以锥刺股”。通过对苏秦的老师鬼谷子的著作《鬼谷子》的研究,发现苏秦学习的奥妙,就是“揣摩”。

什么是揣摩呢?就是你要说服对方,先要揣摩出对方的心理,探知对方的所思所想,而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显然,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初出茅庐的苏秦为什么失败呢?就是因为他书生气太足,所讲的那些人家秦王不感兴趣。

苏秦的高明在于,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有针对性地弥补,闭门谢客,发奋苦读,揣摩书中的道理、方略,揣摩天下诸侯的心理,揣摩天下大势以及各个国家最为迫切的需要。终于,他豁然开朗,发现了六国最大的需求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抵御如狼似虎的秦国。于是,他倡导合纵之道,就是六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御秦国的侵略,结果一举成功,他身挂六个国家的相印,建立了“联合国”的雏形。

更令人称奇的是,苏秦为了使他的合纵能够持续下去,还暗地以曲线的方式制造了一个自己的对手,就是在历史上同样赫赫有名的张仪。他暗地帮助同学张仪到秦国做了宰相,而秦国是六国的死敌啊,这不是自己为对手增加力量吗?是的。但是这里面的玄机在于,只有张仪做了秦国的宰相,苏秦在操纵“合纵”策略中一旦遇到了秦国的破坏,他还可以通过张仪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缓冲”,他也果真达到了这个目的。可见,苏秦算是“揣摩”到家了,连张仪也自叹弗如。他们两个使天下和平了二十几年,这在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是个奇迹。

苏秦非凡说服力的练成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一是他与张仪师从鬼谷子学习游说之道;二是他开始游说诸侯,谋求高位,但是他的说服功夫还不够,四处碰壁,他不得不在家中闭门苦读,钻研谋略学经典《阴符经》,并反思自己,静思天下大势,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终于豁然开朗,找到了打开富贵之门的钥匙;三是他重新出山,凭“三寸不烂之舌”,“说燕文侯”、“说赵肃侯”、“说韩宣王”、“说魏襄王”、“说齐宣王”、“说楚威王”。他每到一国,“说”的内容都大致相同:先说说该国的山川地理,再说说七国争雄,秦强而六国弱的现实,最后建议大家联合起来,共同抗秦,是为“合纵”。经他一“说”,六国认真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觉得还只能像他所“说”那样,才能生存,“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这时他的说服功夫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曾国藩在他的兄弟姊妹中是最“笨”的一个,小时候读书,人家早就背诵下来的诗文,他却怎么也背不下。但是,曾国藩却并不气馁,而是坚持背好。这竟使他发现一个影响他一生的成就大业的秘诀,就是一个“笨”字。

“笨”字从“本”。肯下笨功夫,敢于铁棒磨成针,乐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种品格了不得,正是成就一切伟业最为重要的素质。

曾国藩从政后,尽管起初仕途一帆风顺,但是创办团练,组建湘军后,却总是遇到阻力。四十多岁的曾国藩通过坚持不懈地写日记,自我反省,来磨炼自己,砥砺自己的心性,终于“浴火重生”,大功告成。在心灵和精神上建立了成功的“模型”。这是他最终能够战胜强大的太平军,成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备受推崇的名臣的一个重要原因。

揭开这个“笨”字的谜底,其心理机制就是想象,其方法说到家就是反反复复地在头脑里“放电影”,尤其是“倒放电影”。

成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经历了从一介书生到军事统帅的蜕变,起初他屡战屡败。而正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正是在自己调动心中的百万雄兵的心性锤炼中,他找到了反败为胜的法宝,也就是著名的“屡败屡战”。他正视自己的失败,在失败的基础上继续战斗,直至成功。曾国藩最为高明的莫过于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劣短长:长于战略统御而拙于战役战斗的指挥。他直接指挥战斗,常常失败,而他统筹兼顾,谋划全局的本领却是高人一筹的。于是,他把指挥战役战斗的权力下放给下属,而自己主攻战略部署,最终以正确的战略部署打败了太平军。

有了正确的优势聚焦和优势积累,优势能量的爆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姜太公八十多岁才遇到了赏识自己的周文王,他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百里奚七十多岁才遇到了赏识自己的秦穆公,辅佐秦穆公成为春秋霸主。他们在晚年,在大多数人抱着行将就木的心态虚度人生的年龄段,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能量,这种智慧、才能、本领的“火山喷发”,是他们的超常智能,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千锤百炼的结果。

喜欢宽怀:人生幸福哲学课请大家收藏:(m.xinyaxs.com)宽怀:人生幸福哲学课欣雅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